【公民與道德】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公民與道德</FONT>】</FONT></STRONG></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公民與道德」為現行國民中學課程的一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我國為迭經變動,如修身、黨義、公民、公民訓練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民國五十一年(1962)七月教育部訂頒〔國民學校修訂課程標準〕,將「公民訓練」改為「公民與道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為加強生活教育,原有「公民」一科,國民小學改稱為「生活與倫理」,國民中學改稱「公民與道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教材內容不僅在確立行為規範,尤注重道德行為之實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於五十七年四月手訂:「對國民小學生活與倫理、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之指示」,認為須將四維八德諸德目貫注於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生活規範之中,在道德精神方面,皆當遠取固有文化榜樣,近取實際範例,徵之以圖史文獻,作為教育國民之依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教育部為切實「陶融公民道德」,於該年公布之〔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特將原來的「公民」改為「公民與道德」,並列為課程標準第一科目,六十一年(1972)、七十二年及八十三年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三度修訂,皆仍維持「公民與道德」的名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初,為重視銜接問題,「公民」科也更名為「公民與道德」,但在七十二年修訂課程標準時,因顧及學生認知的發展,又恢復「公民」原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