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18 17:34:20

【人類學還原的原則】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人類學還原的原則</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PrinzipderanthropologischenReduktion,PrincipleofAnthropologicalReducation</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類學還原的原則」的研究,可以分為兩方面:1.從客觀文化與人的關係去研究:即從兩者的交互關係去了解,可以了解人的本質,例如從一件藝術品去了解,不但可以觀察該件藝術品創作的實際,而且也可以了解人,即創作者,了解他內在的需要,了解他的生活,尤其是要了解所要實現和完成之既定的功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從人本身的工作去了解:這種了解也是一種良好的方法,即在客觀文化的範圍內,去吸收各種有關人的知識,例如從人的動機的基本結構,或人的興趣做為出發點去進行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種研究的方法就符應了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所認為的「不確定本質」(nichtfestgestelltesWesen),即人本身的塑造工作尚未確定,尚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類學的還原原則,在教育人類學研究中,是常被採用的原則,例如德國教育人類學家布爾諾(OttoFriedrichBollnow)認為人類學的還原原則主要在找尋人的客觀精神,把人視為處於「生產地位」(produktiveStellung,productiveposition),研究時是採取「還原的引導」(Zurückführung,backtoguide),把重點放在客觀精神上,這樣可以避免對人的本質,只看到發展的情況,而不了解原來的本質,而產生誤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類學有其他獨立科學的研究結果做基礎,但在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時,其方法必須是採用「還原的原則」,將重點還原至人的本質方面,換句話說,就是回歸到人的本質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類學還原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