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年鑑第一部分-科學教學的計畫](美國)】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一九三一年年鑑第一部分-科學教學的計畫](美國)</FONT>】</FONT></STRONG></P> <P><STRONG>(USA)</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三一年年鑑第一部-科學教學的計畫]是由美國國家教育研究學會(The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Education,NSSE)延請以鮑爾斯(S.R.Powers)為主之六位學者撰寫,於一九三二年出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撰寫此年鑑的動機是因美國當時有許多教育學者開始察覺科學教學的實務工作與科學教育之教育思想間存在著一些顯著的不一致的現象,同時在各種不同的科學學科和不同年級之課程間也缺乏統整性與連續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時的科學教學在小學階段強調所謂的自然研究(naturestudy),在中學時則是以各學科的專家們分別依其專業知識所編寫的教材來作為教學內容,而且彼此競爭,各自為其學科領域競逐於中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地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於這些教學的方法和內容缺乏對當代科學時代的適應性和統整性,使得美國當時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在離開學校以後,才真正地接受到和學習適應科學時代的生活經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此,此年鑑希望透過對科學教學計畫的清楚闡述,促使美國教育界更深入地去體察科學教學如何能夠有效地增進學生們(包括中學生和大學生)對當代科學的本質和其方法具有更透徹的鑑賞力和理解力。</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年鑑的目的是要從對當代科學教育趨勢的探討解析和組織詮釋,以確立未來科學教學計畫的方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些趨勢的來源包括當時的科學教學實務、科學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在心理學與哲學中普遍被接受的理論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故此書的主要內容有統整性科學課程的計畫、不同年級之科學課程的連續性和科學師資培育。</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茲分述如下:1.統整性科學課程的計畫:要建立統整的科學課程,首先必須要確立科學教育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統一的教育目標之下,各學科和各年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都以能否促進此一科學教育目標加以選擇和決定,如此所得到的課程計畫就必然具有統整的特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不同年級之科學課程的連續性:強調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是一種漸進成熟的發展歷程,而教育也應該是一種開始於學生早期之學習經驗,並持續其一生的連續性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此強調年級間之科學課程的連續性,小學階段的課程設計應該著重於一般性的知識和技能,而中學的課程內容則可以包括專門學科的探討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科學師資培育:科學教師應該培養成一位兼具有通識素養、科學知識和教育專業能力之人士,熟悉在課堂之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任何情境狀況,並且能夠成功地加以解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此,科學師資培育必須同時注重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科學專業教育(specialization)和專業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三方面之訓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最後,此年鑑指出任何科學教育的價值都必須在所有教師能夠體會並遵循教育的理念、了解學生之學習過程,和所有學生能夠獲得充分且真實的知識概念、學習驗證概念真實性的方法之後,才能得到完全的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