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12 23:50:37

【羅拉德教派】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羅拉德教派</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Lollards;Lullards</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舞蹈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類別】:世界舞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英國在十四、十五世紀時以威克立夫(JohnWyclif,1328-1384)為主要領導人所發展出來的教派,倡導宗教改革運動,主要中心在牛津和倫敦,為十六世紀英國路德教派之改革種下前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駁斥教會代表權威,暗地反對教會控制學術界,並遵奉瑞蒙奧立亞(RaymonAuliya)的教條。</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奧立亞生於西班牙馬約卡(Majorca),母親信奉回教,父親信奉基督教,因此得以通曉兩教教義,進而試圖提鍊二種宗教的精華並融合為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他結束巴黎的研究及教學後,前往牛津訪問,在那裡首度講授東方語文方面的課程,隨行朋友還帶來阿拉伯的歌曲、音樂及儀式舞蹈形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某些音樂歷史學家認為羅拉德教派的重要貢獻在於引介讚美歌的韻文,以方言俚語向最卑微的村民傳教,旋即被其他改革同好者所接受並加以傳播。</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十四世紀羅馬教會逐漸式微以後,一些經常參與教會行事的遊唱樂人,為新教會音樂提供新發展空間,雖然宮廷樂師輕視這種優雅旋律,但當時所流行具有節奏的音樂和舞蹈曲調,確實不同於往昔經文式的教會歌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加上曾統治西班牙達八世紀之久的波斯╱阿拉伯文化,雖已遭破壞,但仍對法國產生巨大影響,而且經法國傳入英國,因此英國音樂從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到瑪麗、伊莉莎白女皇在位期間,經歷極大變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現今在教堂中,早期彌撒儀式規定使用的舞蹈已不復可見,但是教堂中唱的讚美詩,仍沿用以前的舞蹈旋律,同時世俗節慶中,舞者所使用的乃教會音樂節奏,諸如塞維爾(Seville)之復活節彌撒舞曲,法國的嘉拉德舞曲(Galliard),英國的搖籃曲(Lull-abye)甚至帶有回教錫克旋律〔見Zhiker〕。</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羅拉德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