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刺激器 降低癲癇發作】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迷走神經刺激器 降低癲癇發作</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
<P align=center><STRONG></STRONG></P>
<P><BR><STRONG>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萬癲癇病友,因病情不定時發作,運動備受限制。<BR><BR>對此,醫師表示,目前癲癇症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但如果是使用藥物無效的頑固型患者,除了使用開腦手術外,目前也可以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做為輔助治療,降低發作機率,讓運動更安全。</STRONG></P>
<P><BR><STRONG>癲癇症是種腦細胞異常放電的疾病,患者可藉規律的運動降低病發機率,不過對於頑固型癲癇症患者,醫師建議仍須進行開刀或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圖片提供/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STRONG></P>
<P><BR><STRONG>癲癇又稱為「伊比力斯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障礙,是因腦病變造成腦細胞異常放電所致的腦功能失調,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平均每千人中約有5至10人罹患癲癇症,估計台灣現有患者約10至20萬人左右。</STRONG></P>
<P><BR><STRONG>癲癇病可能因出生時難產造成腦部缺氧、腦部外傷、腦膜炎、先天性腦部畸形或車禍所致,具有長期、反覆發作的特性,其中約20%至25%屬於頑固型癲癇。</STRONG></P>
<P><BR><STRONG>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醫師陳倩表示,目前癲癇治療的方式還是以藥物為主,大部分的患者可藉由抗癲癇藥物來控制癲癇發作,選對正確的藥物,規則服藥三年後,75%至80%患者會獲得痊癒;但對於任何藥物治療都無效的頑固型癲癇患者,開刀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電刺激術,都是可行的治療選擇。</STRONG></P>
<P><BR><STRONG>迷走神經刺激器是衛生署於2007年通過的新癲癇輔助治療方法,目前國內約有110名患者植入。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說明,迷走神經刺激手術主要透過穩定的電刺激,抑制腦部的不正常放電,手術時只要在人體左側胸前植入類似心臟節律器的器械,每5分鐘放電30秒,藉以降低發作率。</STRONG></P>
<P><BR><STRONG>今年剛升國中一年級的小宇就是頑固型癲癇病患,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接受定時定量的電刺激,和規律的服藥治療後,癲癇發作率明顯降低,也不因疾病影響學業,而以優異的第二名成績從小學畢業。</STRONG></P>
<P><BR><STRONG>不過,關尚勇醫師提醒,由於迷走神經刺激器在台灣還沒有健保給付,民眾須自費上百萬,建議患者在經濟許可,且試過多種藥物無效後再行考慮。</STRONG></P>
<P><BR><STRONG>陳倩醫師則表示,癲癇病友在接受治療時,別忘了將體能狀態也一起列入考慮,因為規律的運動不但可以預防癲癇發作,更可以增加社交能力,但前題是需按時服藥、積極治療,才能預防發作。</STRONG></P>
<P><BR><STRONG>文章連結 </STRONG><A href="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327"><STRONG>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7327</STRONG></A><STRONG> </STRONG></P>
<P>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