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心得】
<B><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心得</FONT>】</FONT></P>
<P> </P>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P> </P>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P> </P>技術高超的人想要、希望隆盛者,一定原因擴大這。
<P> </P>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P> </P>技術高超的人想要、希望不足者,一定原因勝過這。
<P> </P>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P> </P>技術高超的人想要、希望不能治瘉者,一定堅定不移創立這。
<P> </P>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P> </P>技術高超的人想要、希望爭取者,一定堅定不移跟這。
<P> </P>是謂微明.
<P> </P>對、正確稱呼精深聰慧,有智慧的。
<P> </P>柔勝剛,弱勝強.
<P> </P>不硬、軟的超越恰好,不足超越勝過。
<P> </P>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P> </P>動物或物品非能夠離開到、至本源、根源,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存在好處、益處才能,非允許告訴、宣布有高度智慧的。
<P> </P><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201">201</SPAN>2年3月6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P> </P>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P> </P><FONT color=red>以想要、希望斂合的,一定有意的、存心的拉開打開的。</FONT>
<P> </P>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P> </P><FONT color=red>以想要、希望力量小的,一定有意的、存心的使力令人屈服的。</FONT>
<P> </P>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P> </P><FONT color=red>以想要、希望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一定原本旺盛、昌盛的。</FONT>
<P> </P>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P> </P><FONT color=red>以想要、希望強取的,一定原本結交、交往的。</FONT>
<P> </P>是謂微明.
<P> </P><FONT color=red>正確稱呼精深了解、通曉</FONT><FONT color=red>。</FONT>
<P> </P>柔勝剛,弱勝強.
<P> </P><FONT color=red>感覺溫和的超越堅強,柔軟的超越健壯有力。</FONT>
<P> </P>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P> </P><FONT color=red>魚非允許離開深水,團體事實存在好處、益處資源,非允許表明公開給人知道。</FONT>
<P> </P>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P> </P>本章開篇就用四個將欲字句,把人性的內心活動描繪得活靈活現,用這樣的方法告訴我們應如何從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知道其人的品性,通過用對話方式即可探知其人的真實用意何在?
<P> </P>要達到這樣目的,就要求施行者必須養成豐富的語言能力和判斷能力,但是這種養成就要靠平時知識的積累,閱歷的積累,以豐富的知識作為依據,以智慧作為連線,通過邏輯分析,綜合判斷,真實客觀地推知其想法。
<P> </P>這樣才能在實際運用中游刃有餘,得心應手,才能達到聽話如嚐湯,知其所說依據所在,正確地回與應,真正地與談話者溝通,才不至於聽錯話而會錯意,達到反客為主,牢牢把握說話的主動權。
<P> </P>否則就無法從這些片言只語找到其真實用意,而不能變客為主,只能處於被動狀態,也就達不到施術之目的。
<P> </P>因此,能否真實透徹了解人性,已成為您對學術認識多少的試金石,因這個空間所呈現的人事物地境,均是天地自然運行的結果,如若您已掌握,那麼這個分析掌握人性的能力自然不在話下,只有如此,才能把人的思想與行為活動透徹了解,如若不然,一切將是空話。
<P> </P>文章用四個將欲字句列舉如下:
<P> </P>第一句話是說,想要希望自己收斂的,其內心實質是一定想要擁有更多的拓展能力,擴大自己擁有空間,一張一馳之法。
<P> </P>第二句話是說,想要希望自己力量小一點的,其內心實質是一定想要得到更多權力,擁有令人屈服的力量,使自己更具權威性,以小易大之法。
<P> </P>第三句話是說,想要希望自己能承擔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痛苦,其實質是一定還保持很充沛的精力,身體非常強壯畜勢待發,卻裝著分擔別人痛苦,無可奈何的濟世憐人樣子,悲天憐人假慈悲之法。
<P> </P>第四句話是說,想要希望自己一定可以得到,其實質是一定還保持原本擁有資源的狀態,或者已在悄然運作之中,暗渡陳倉之法。
<P> </P>此四句雖然簡短,但卻包羅萬象,把人性的心裡描寫淋漓盡致,由上可知,其人說話均採用真做假說,聲東而擊西,口是而心非,以達到遮掩其真實目的,因此作為後學不得不提高自己知識文化,才能有明辨是非之能力,由此可見先賢的良苦用心。
<P> </P>緊迫著第五句話總結前四句,告訴我們,只有您透徹掌握學術,才能真實了解這些事實差異之處,才能真正知道人性,如果不是這樣,您的學術也就是假的。
<P> </P>第六句話告訴我們一個處世之法,一個人要保持溫和態度才能超越堅強,一個人要表現低姿態的作為才能超越高姿態處事的方法,真正達到柔勝剛、弱勝強之功效。
<P> </P>第七句話告訴我們,上面這些舉例,就像大魚無法離開深水的環境,累積事實狀況就是資源,所以有好處或益處,非允許告訴別人。
<P> </P>這個賴以生存的空間,就是萬物展現的舞台,任何事物都無法脫離這個根源,離開這個舞台您就沒有憑借。
<P> </P>因此有什麼樣的空間,就會有什麼樣的人事物展現。
<P> </P>能出現什麼樣的人事物,那一定是其生存空間所在因時間之運行呈現的結果。
<P> </P>
<P>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只有通過學習影響這個變化無窮空間的文化知識,不斷積累資源,達到知其源理義法竅,才能改變現狀,達到成功人生,但是這一切都不是能輕易用三言兩語說清的。</P>
<P> </P>
<P>因為這個空間所在,是一個多層次的空間,是一個無窮盡的空間,平常之人是無法用眼睛看到的,只有掌握這套時間打開空間的金鑰匙,您才能有機會領略這變化無窮空間的奧妙,因為這些空間事實存在,並且會隨著每個人所處的地域環境不同,而會呈現出不同的變化,不會因為您懂與不懂都會上演這些空間所呈現的吉凶結果,不能以資料方式一一呈現,所以不可示人。</P>
<P> </P>
<P>只有您掌握了這套學術,掌握其運算公式與程序法則,您才能洞悉這種遠非用言語所能表達的奧妙。</P>
<P> </P>
<P>因此您只有腳踏實地,在老師的一教一學中,不斷在修正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才有機會檢驗這其中的玄妙。 </P></B>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