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y_79 發表於 2012-9-4 00:19:28

【巴金森症患者 不再當「帽」伯】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巴金森症患者 不再當「帽」伯</FONT>】</FONT></STRONG><BR></P><BR><BR><STRONG>【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BR><BR>台大醫院醫師曾勝弘,以人頭模型說明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BR>記者侯永全/攝影</STRONG><BR>
<P align=center><STRONG><SPAN id=attach_17836 style="DISPLAY: none; POSITION: absolute"></SPAN><BR>&nbsp;<A href="javascript:;"></A> </P>&nbsp;&nbsp;</STRONG><STRONG><BR>接受巴金森症深度治療的患者,也無需戴鐵帽架了。 </STRONG><BR><BR><STRONG>巴金森症病患最大的困擾就是行動障礙,即使以左多巴藥物治療,5~8年後藥效仍會減退,甚至會有不自主的顫動;</STRONG><BR><BR><STRONG>醫界以深腦刺激術經由電極的刺激改善症狀,台大醫院更引進亞洲唯一施行無框架的深腦刺激術,減輕患者手術中的痛苦。 </STRONG><BR><BR><STRONG>在「國際巴金森日」前夕,台大醫院昨發表治療巴金森的成果。</STRONG><BR><BR><STRONG>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治療巴金森症前期主要以口服左多巴藥物治療為主,不過,病患在服藥多年後,會出現藥效遞減現象,另一個副作用是異動症,當藥效達到頂點時,病患會出現身體搖晃與肢體亂動。 </STRONG><BR><BR><STRONG>台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勝弘表示,當藥物已無法控制,以致影響生活品質,手術便是唯一可選擇的治療方法。</STRONG><BR><BR><STRONG>傳統施行有框架的深腦部刺激術,患者頭頂需用螺絲鎖著3公斤重鐵盔,再藉由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造影,以及視丘下核定位造影取得插針座標位置,手術時間長達8~9小時,但新式「無框架立體定位技術」</STRONG><BR><BR><STRONG>只需在頭上插上5枚感應釘,利用功能性導航系統導引,手術時間可縮短到6小時。 </STRONG><BR><BR><STRONG>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台大過去以無框架深腦刺激術治療30多位病人,不僅病人顫抖及僵直現象大幅減少,運動功能也改善許多,以去年手術的陳廷國為例,過去每天服藥逾20顆,如今只需吃2顆。 </STRONG><BR><BR><STRONG>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石增則表示,目前健保給付深腦部刺激術的手術費用,但不包括電極、電池以及立體定位器等耗材,病患需自費90多萬元,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這也是無框架深腦刺激術無法推廣原因。</STRONG><BR><BR><STRONG>長庚則對經濟有困難者,可提供至少3成補助。 </STRONG><BR><BR>【聯合報】@ <A href="http://ud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SPAN class=t_tag href="tag.php?name=http">http</SPAN>://udn.com/</FONT></A> <BR><BR><BR><STRONG>巴金森症》罹病18年 術後不再像機器人 <BR><BR>【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訪】 </STRONG><BR><STRONG><BR>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陳先生,昨天分享接受無框架深腦部刺激術的過程與心得,原本寸步難行的他,術後行動改善很多。</STRONG><BR><BR>
<P align=center><STRONG><SPAN id=attach_17837 style="DISPLAY: none; POSITION: absolute"></SPAN>&nbsp;<A href="javascript:;"></A> </P></STRONG><BR>
<P align=center><STRONG>記者侯永全/攝影&nbsp; &nbsp;</STRONG><BR></P><BR><BR><STRONG>「生病後,不僅行動僵硬,還不時得面臨突然的『停電狀況』,雙腳就像被黏在地板上,動彈不得。」罹患巴金森症長達18年的病友陳廷國,昨天述說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前的病況,他說,「這項手術讓我不再像個機器人了」。 </STRONG><BR><STRONG><BR>今年51歲的陳廷國,昨天現身在台大醫院記者會場,如果沒有經過介紹,外人根本不知他是個巴金森症患者。<BR><BR>年輕時,他投入電腦刺繡產業,原本創業有成,老天爺卻對他開個玩笑,在他正值事業高峰之際,突然會不自主顫抖,就醫後,醫師告訴他得了巴金森症,那時他才33歲。 <BR></STRONG><BR><STRONG>由於當時兼任台北縣刺繡公會總幹事,陳廷國一方面蒐集巴金森症的相關資訊,另一方面卻又擔憂10年內可能會終身癱瘓,為避免生病帶給家人沈重的負擔,他開始日夜加班,增加收入。</STRONG><BR><BR><STRONG>雖然病程進展十分緩慢,但他感覺到藥效漸減,病情日趨嚴重,也變得自卑,遠離朋友,家人更要經常忍受暴躁的脾氣。 </STRONG><BR><BR><STRONG>他表示,巴金森症病人常出現的症狀,除了動作遲緩、四肢顫抖、僵直,還經常會像機器人一樣「斷電」,有時走在大馬路上,身體突然僵住,腳不能動,因此險象環生。</STRONG><BR><BR><STRONG>「雖然只有3、5秒的時間,總感覺地球停止轉動了。」 </STRONG><BR><BR><STRONG>由於病情惡化,陳廷國求助台大醫院神經科主任吳瑞美及神經科主治醫師戴春暉,去年7月他接受深腦刺激術的治療,果然病情恢復許多,從原本行動僵硬,到現在可以繞著椅子走,日常生活及工作已可自理。 </STRONG><BR><BR><STRONG>連他兒子都說:「爸爸術前術後的脾氣,簡直判若兩人耶!」 </STRONG><BR><BR><STRONG>陳廷國說,巴金森症的病程漫長,往往造成病友心理極大的影響,他以過來人身分,勉勵其他病友應「認清事實,與時間賽跑」,最重要的是要積極接受治療,有空時應走出戶外,與人互動,如此心情也會比較開朗。 </STRONG><BR><BR>【聯合報】@ <A href="http://ud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http://udn.com/</FONT></A>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金森症患者 不再當「帽」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