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x0012無知 發表於 2012-8-8 07:39:00

【吳佩衡醫案-肝水腫】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吳佩衡醫案-肝水腫</FONT>】</FONT></STRONG></P>
<P align=center>&nbsp;</P><B><FONT size=4>胡××,男,五十三歲,因患肝硬化腹水臌脹,住昆明某醫院,於1958年12月,12日邀余會診。
<P>&nbsp;</P>詢及由來,病者始因患紅白痢證一月餘,繼後漸感腹脹,逐漸發展而成腹水腫脹之證。
<P>&nbsp;</P>余視之,面色黃暗,神情淡漠,臥床不起,腹部鼓脹膨窿,已有腹水內積,肝臟腫大,觸之稍硬,小腹墜脹,小便短少,飲食不進。
<P>&nbsp;</P>脈象緩弱,舌苔白滑,舌質含青色。
<P>&nbsp;</P>此係下痢日久脾腎陽虛,寒濕內停,肝氣鬱結而致肝臟腫大,肺腎氣虛,不能行司通調水遭、化氣利水之職能,遂致寒水內停,日積月累而成腹水臌 脹證。
<P>&nbsp;</P>法當溫中扶陽化氣逐水,擬四逆五苓散加減主之。
<P>&nbsp;</P>附片80克 乾薑30克 上肉桂8克(研末,泡水兌入) 敗醬15克 豬苓15克 茯苓30克 甘草10克同時以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研末和勻(即十棗湯粉劑),日服6至10克。
<P>&nbsp;</P>服後次日,每日暢瀉稀水大便數次。
<P>&nbsp;</P>瀉後腹水大減,精神稍欠,又繼服上方,扶陽溫化逐水。
<P>&nbsp;</P>1959年1月二診。
<P>&nbsp;</P>服上方三劑後,腹水已消去一半多,體重減輕二十市斤。
<P>&nbsp;</P>診其脈來沉緩,右脈較弱,係脾濕陽虛脈象。
<P>&nbsp;</P>左肝脈帶弦,係肝寒鬱結,寒水內停之象。
<P>&nbsp;</P>舌質較轉.紅潤,自苔已退去其半,再照上方加減與服之。
<P>&nbsp;</P>附片80克 乾薑40克 川椒6克(炒去汗)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0克 茯苓30克 蒼朮15克 公丁5克如前法再服十棗湯粉劑二日。
<P>&nbsp;</P>三診。
<P>&nbsp;</P>服藥後昨日又水瀉十多次,吐一、二次,腹水消去十分之八,體重又減輕十市斤。
<P>&nbsp;</P>患者面色已轉為紅潤,精神不減,舌苔退,舌質亦轉紅活。
<P>&nbsp;</P>小便清長,飲食轉佳,已能下床行動,自行至廁所大小便。
<P>&nbsp;</P>唯口中乾,但思熱飲而不多。
<P>&nbsp;</P>係瀉水之後,腎陽尚虛,津液不升所致。
<P>&nbsp;</P>繼以扶陽溫化主之。
<P>&nbsp;</P>附片80克 乾薑40克砂仁10克枳殼8克上肉桂8克(研末,泡水兌入) 豬苓10克 茯苓30克服此方十餘劑後,腹水、肝腫全消,食量增加,即告痊癒。
<P>&nbsp;</P>按:寒水內停為病之標,脾腎陽表為病之長。
<P>&nbsp;</P>標實本虛治以攻補相兼之法,皆相得宜。
<P>&nbsp;</P>所治之法一如離照當空,一如 鑿渠引水,寒水堅冰何得不去焉!如不放膽用此峻猛之劑,姑息喬奸,於此危證,終不免腫脹癃閉,衰竭而逝。 </FONT></B>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吳佩衡醫案-肝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