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 發表於 2012-7-16 21:16:43

【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font>】</font></strong></p><p><strong>&nbsp;</strong><strong>&nbsp;</strong></p><p><strong>真正的持齋,叫“心齋”。 <br>&nbsp;</strong></p><p><strong>莊子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說的“心齋”,就是修戒、修定、修慧,證得菩提,不過是“心齋”成就而已。 <br>&nbsp;</strong></p><p><strong>“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 顏回跟我們的觀念一樣,一聽就說:“老師呀,我家裏窮得不得了,不飲酒不吃葷已經幾個月了。 <br>&nbsp;</strong></p><p><strong>我這樣不是天天吃齋嗎?”孔子自己也有這個經驗,“三月而不知肉味”。 <br>&nbsp;</strong></p><p><strong>要知道,不吃葷不代表不吃肉,那是兩回事。 <br>&nbsp;</strong></p><p><strong>葷是指五葷,又叫五辛,蔥、大蒜、大蔥、韭菜、辣椒。 <br>&nbsp;</strong></p><p><strong>佛家五葷都戒。 <br>&nbsp;</strong></p><p><strong>為什麼呢?這一類東西吃下去,刺激荷爾蒙的生長,尤其刺激性荷爾蒙的興奮,對修持很有妨礙。 <br>&nbsp;</strong></p><p><strong>中國古禮和印度古代文化一樣,不吃葷是指這五種東西刺激太大,並不是講不吃肉。 <br>&nbsp;</strong></p><p><strong>不過如果真持齋,當然包括了不殺生不吃肉。 <br>&nbsp;</strong></p><p><strong>你們在座學佛的注意啊,真正的持齋是怎麼樣,現在孔子有個道理: “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孔子說你這樣怎麼算持齋呢?這是宗教的形式,拜一拜用,外部擺樣子的,好象已經齋戒沐浴了,這是假的。 <br>&nbsp;</strong></p><p><strong>真正的持齋,叫“心齋”。 <br>&nbsp;</strong></p><p><strong>這個要注意了,學佛的人到戒定慧三學成就,不過是“心齋”而已。 <br>&nbsp;</strong></p><p><strong>今天我們站在莊子的立場上,就等於當莊子的律師一樣替他辯護,把佛學儒家一概辯下去了,他們是被告,原告是莊子。 <br>&nbsp;</strong></p><p><strong>莊子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說的“心齋”,就是佛家的修戒、修定、修慧,乃至於修到九次第定,證得菩提,不過是“心齋”成就而已。 <br>&nbsp;</strong></p><p><strong>“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 顏回聽了孔子傳的方法,一定回去打坐做功夫了,不過文章沒有記載。 <br>&nbsp;</strong></p><p><strong>顏回向孔子報告:老師教我的這個方法,我開始上坐時“未始得使”,很不習慣啊,那個呼吸和心合不攏來啊,耳朵叫它不聽它偏要聽,尤其流行音樂一響起來,我打坐不想聽,可心已經跳舞去了,肩膀都搖起來了,那時候還沒有入道,我還是我。 <br>&nbsp;</strong></p><p><strong>慢慢我上了路,心和氣合一了,那時候心也沒有,呼吸也沒有,忘掉我自己了,這是不是達到空的境界了? “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 孔子一聽顏回的報告說:你已經進門了,功夫達到無我的境界,但也只是進門而已,但是還沒有到家,內心的感應還會有。 <br>&nbsp;</strong></p><p><strong>雖然你很空靈,有個人逗逗你還會動念,這個清靜,這個空是靠不住的。 <br>&nbsp;</strong></p><p><strong>你們諸位學佛、學道、學密的各路英雄、各路神仙,我想你們大家平常打坐,瞎貓撞著死老鼠的時候,這種小小境界偶然都經曆過,但是不能永恒,有時候碰到了就有,兩腿一放就沒有了。 <br>&nbsp;</strong></p><p><strong>這是修腿不是修道。 <br>&nbsp;</strong></p><p><strong>它來撞你你就有,你要找它就達不到這個境界,比男女愛情上的追求還痛苦,對不對?有時候身體健康時有這個境界,一生病就靠不住了,只曉得痛苦,心裏就不曉得空靈了。 <br>&nbsp;</strong></p><p><strong>所以不行啊,這叫做“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還是受外面這些名和物所牽引。 <br>&nbsp;</strong></p><p><strong>“入遊其樊”,進了這個樊籬。 <br>&nbsp;</strong></p><p><strong>這個“名”代表外面的事理。 <br>&nbsp;</strong></p><p><strong>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的外物,還能夠牽引動你。 <br>&nbsp;</strong></p><p><strong>“入則鳴,不入則止。” 外境界一來的話,引用佛學唯識學上的一句話:“境風吹識浪”,外境界的風一來,你的心波就動搖了。 <br>&nbsp;</strong></p><p><strong>我們常常提到袁世凱兒子袁克文的詩:“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袁克文也是學佛的,他講人的心念是“波飛太液心無住”,華池太液,是道家所說的神仙境界中的清涼池水。 <br>&nbsp;</strong></p><p><strong>修煉家們,又別名它為華池神水,服之可以祛病延年,長生不老。 <br>&nbsp;</strong></p><p><strong>袁克文卻用它來比一個人的清靜心腦中,忽然動了貪心不足的大妄想,猶如華池神水,鼎沸波揚,使平靜的心田永不安穩了。 <br>&nbsp;</strong></p><p><strong>“波飛”就是“境風吹識浪”,外境界一來,把心裏面的波浪吹起來就不能停止了。 <br>&nbsp;</strong></p><p><strong>那妄念一來是“雲起魔崖”,妄念本身就是魔,“夢欲騰”,那個夢啊,自己好象要飛起來了,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br>&nbsp;</strong></p><p><strong>這兩句詩是講袁世凱想當皇帝是不對的。 <br>&nbsp;</strong></p><p><strong>據說袁世凱一看兒子的詩氣死了,大罵許地山一幫人教壞了兒子。 <br>&nbsp;</strong></p><p><strong>“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同學們應背住這兩句詩,這是無上上咒,心裏動念的時候,把這兩句詩念念,大概可以降魔的。 <br>&nbsp;</strong></p><p><strong>所以“無感其名”也就是這個道理,外界“境風”一吹,心中的定境,清靜境界沒有了。 <br>&nbsp;</strong></p><p><strong>“入則鳴”,外境界一進來,心就引起共鳴了。 <br>&nbsp;</strong></p><p><strong>佛經上講,頭陀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禪宗的第一祖師,他入滅盡定的時候,天人奏音樂,習氣深處貪愛音樂的根本發起了,他一邊閉眼盤腿打坐,一邊不自覺地打拍子,搖了起來,坐在那裏跳舞。 <br>&nbsp;</strong></p><p><strong>我們同學中有許多打坐氣脈動了搖啊,算不定也是音樂聽慣了在點頭。 <br>&nbsp;</strong></p><p><strong>迦葉尊者多生累積愛好音樂的習氣沒有改,這個習氣是帶入業力第八識阿賴耶識裏面的,滅掉很難。 <br>&nbsp;</strong></p><p><strong>所以《維摩經》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來,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沾住了,落在大菩薩身上,粘不往就掉下來了。 <br>&nbsp;</strong></p><p><strong>維摩居士說,一切大阿羅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餘習未斷,剩餘那個根根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 <br>&nbsp;</strong></p><p><strong>雖然見色而不愛色,此習氣的根沒有拔,平常守齋硬是繃起來不敢動,目不斜視,好象已經空到家了,實際上那個習氣的根一爆發不得了,所以天花到身上都沾住了。 <br>&nbsp;</strong></p><p><strong>到了大菩薩的身上那天花自然就掉下去了,因為習氣已經斷了。 <br>&nbsp;</strong></p><p><strong>外境界一來就引起共鳴, “不入則止。”你在山頂上,外境清靜,不要說看不見人,也看不見鬼嘛,你覺得我現在好空啊!然後看世界上的人,這些眾生多愚癡啊,忙忙碌碌地,像我這樣多清靜啊!這是自欺欺人的空話,稍一引誘,你下山以後比普通人還壞。 <br>&nbsp;</strong></p><p><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1244.html">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11244.html</a></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